“颅内缺血或是先天性血管畸形,导致脑血管堵塞,让大脑血管这个密布的网络无法正常运行,大脑对应的功能区就会发出‘求救信号’—语言障碍、肢体麻木、视力下降、发作性头痛等。”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一病房蒋传路教授向记者介绍,这样的症状在临床上十分多见,其中也不乏一些容易被漏诊和误诊的血管畸形,比如烟雾病就是典型的一种先天血管畸形。最近,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接诊了几位“烟雾病”患者,并为他们实施了高难度的脑血管搭桥手术,把脑血管“内外联通”,治愈了罕见的烟雾病患者和多例脑缺血患者。
“最近这半年以来,我总是头疼,手还经常麻,不好使,有时拿起筷子手就一下子不好使了,工作时写字、打字也都受影响,而且越来越频繁发作了。”今年42岁的李女士来医院检查的时候描述自己近来的异常状态,在接受了系列相关检查后,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一病房孙颖教授为她诊断为少见的Moyamoya病。孙颖教授为患者解释说,“这种病虽然名字很特殊,多为先天性的,得这种病的患者,脑血管发育异于常人,从影像检查上能够看到,脑血管非常细密,就像是袅袅炊烟,也像是一缕缕烟雾,所以临床上也会把这种病叫做烟雾病。”然而,这种病着实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充满诗意,因为患病的人时刻都面临危险。由于血管极细,动脉管腔会逐渐狭窄以至闭塞,发作时大脑缺血产生头晕、头昏、反应迟缓、脑梗死,或脑出血。有些患者则会在吹奏乐器时突然头晕或肢体无力,平日出现明显记忆力、计算力下降。严重的是,烟雾病可以引起严重的脑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性卒中,导致猝死。在我国,烟雾病多发于10-14岁和40岁左右的人群,并且成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,男性略多于女性。
这样的疾病在治疗上,如何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异常的状况,让这些血管“支流”充分发挥作用,带动大脑正常工作呢?是“自给自足”还是“调动外援”呢?为此,医生们做了许多技术上的尝试。
孙颖教授介绍,这次手术,医生从头皮上分离两根血管,和脑内血管连接起来,为患者实施了脑血管直接重建和间接重建“搭桥”联合手术,在显微镜下将直径0.8-1毫米的血管放大数倍,然后连接到缺血区域的血管上,让缺血区域的血管恢复供血并使之恢复功能。4个小时的手术后,患者缺血的脑血管恢复了供血,语言和肢体功能渐渐恢复,术后可以进行语言交流。
这样的搭桥手术是将颅外的血管和颅内的血管进行吻合,供体动脉为颞浅动脉,受体动脉为大脑中动脉。这样的手术对神经外科医师的要求是极高的,找到血管,精准吻合,精细缝合,把直径不足1毫米的血管在显微镜下用发丝般的专用线缝合8针,稍有不慎就会有出血危险。颅内外脑血管搭桥手术,就是“重新建一条高速公路,绕过塌方的公路,连接两头”
目前,哈医大二院已经将此项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脑缺血疾病的治疗上,并完成了十余例脑血管搭桥手术。血管重建手术对缺血性烟雾病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,可减少脑缺血发作、脑梗死,有些可完全治愈。对出血性烟雾病患者,可减小脑出血的可能。因为烟雾病的问题在于脑内动脉供血不足,血管重建类似于“南水北调”工程,通过建立由脑外的正常血管向脑内供血的通路,改善脑内血流,降低脑脑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。